博客
关于我
Python学习(三)while循环、字符串格式化、运算符 、编码
阅读量:74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22

本文共 225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
while循环

while循环是Python中常用的循环控制结构,用于执行重复操作。以下是while循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示例:

count = 1
while count <= 10:
if count == 7:
count += 1
continue # 跳过else部分,直接回到while条件检查
else:
print(count)
count += 1
print('end')

示例说明:

  • 循环条件是count <= 10,表示当count小于等于10时继续执行循环。
  • 在每次循环开始时,首先检查count是否等于7。
  • 如果count等于7,执行count += 1后使用continue语句,直接跳过else部分,返回到while条件检查。
  • 如果count不等于7,则执行print(count)count += 1,然后继续循环。
  • count超过10时,循环结束,执行print('end')
  • 另一个示例:

    count = 1
    while count <= 10:
    if count != 7:
    print(count)
    count += 1
    else:
    count += 1
    print('end')

    注意事项:

    • 避免在循环体中使用break语句,否则循环提前终止。
    • 不要在循环条件中使用andor,因为这些逻辑运算符可能导致循环条件错误。

    字符串格式化

    字符串格式化是将变量值嵌入到字符串中的一种方法,常用于打印或显示信息。Python提供了两种主要的字符串格式化方法:%格式和.format()方法。

    使用%格式:

    name = input('请输入姓名:')
    age = input('请输入年龄:')
    job = input('请输入职业:')
    hobby = input('请输入爱好:')
    msg = '''---------info of alex li--------
    name: %s
    sage: %s
    job: %s
    hobby: %s
    ---------end-------
    '''
    print(msg % (name, age, job, hobby))

    使用.format()方法:

    name = '我叫{0},年龄{1}'.format('xxx', 99)
    print(name)

    特殊情况:

    • 如果需要打印 % 符号,需要使用%%来表示一个 %
      name = 'alex'
      template = '%s手机的电量是100%%' % name
      print(template)

    运算符

    运算符是编程中的基本元素,用于执行算术运算、赋值操作和逻辑判断。以下是常见运算符的分类和示例:

    算术运算符

    运算符 描述 示例
    • | 两个对象相加 | a + b
    • | 得到负数或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| a - b
    • |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 | a * b
      / | 除法,返回浮点数结果 | b / a
      % | 取模,返回除法的余数 | b % a
      // | 取整除,返回向下取接近除数的整数 | 9 // 2
      ** | 幂运算,返回x的y次幂 | a ** b

    赋值运算符

    运算符 描述 示例
    = 简单的赋值运算符 c = a + b
    += 加法赋值运算符 c += a
    -= 减法赋值运算符 c -= a
    • *= | 乘法赋值运算符 | c *= a
      /= | 除法赋值运算符 | c /= a
      %= | 取模赋值运算符 | c %= a
      //= |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 | c //= a
      **= | 幂赋值运算符 | c **= a

    逻辑运算符

    运算符 描述 示例
    and 布尔"与" a and b
    or 布尔"或" a or b
    not 布尔"非" not (a and b)

   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:

  • not
  • and
  • or
  • 示例:

    value1 = 0 or 1  # 1
    value2 = 8 or 10 # 8
    value3 = 0 or 9 or 8 # 9
    print(value1, value2, value3)

    另一个示例:

    value1 = 1 and 9  # 9
    value2 = 1 and 0 # 0
    value3 = 0 and 7 # 0
    value4 = 0 and "" # 0
    value5 = 1 and 0 and 9 # 0
    print(value1, value2, value3, value4, value5)

    综合示例:

    value = 1 and 9 or 0 and 8
    print(value) # 9

    编码

    编码是将字符转换为数字值的过程,常用于处理文本数据。在Python中,常用的编码包括ASCII、Unicode、UTF-8等。

    ASCII编码:

    • 每个字符对应一个0-255的数字值。
    • 最大支持256个不同的字符。

    Unicode编码:

    • 比ASCII更灵活,支持更多语言字符。
    • 默认使用UTF-16编码,但可以指定其他编码如UTF-8。

    UTF-8编码:

    • 是Unicode的常用编码方式。
    • 支持多语言字符,广泛应用于文本文件和网络传输。

    注意事项:

    • 不同编码方式对字符的解释可能不同,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dwfwk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Mysql学习总结(33)——阿里云centos配置MySQL主从复制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35)——Mysql两千万数据优化及迁移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36)——Mysql查询优化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37)——Mysql Limit 分页查询优化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38)——21条MySql性能优化经验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39)——49条MySql语句优化技巧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3)——MySql语句大全:创建、授权、查询、修改等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0)——MySql之Select用法汇总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1)——MySql数据库基本语句再体会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2)——MySql常用脚本大全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3)——MySQL主从复制详细配置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4)——Linux下如何实现mysql数据库每天自动备份定时备份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5)——Mysql视图和事务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6)——8种常被忽视的SQL错误用法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8)——MySql的日志与备份还原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9)——从开发规范、选型、拆分到减压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4)——MySql基础知识、存储引擎与常用数据类型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50)——Oracle,mysql和SQL Server的区别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51)——Linux主机Mysql数据库自动备份
    查看>>
    Mysql学习总结(52)——最全面的MySQL 索引详解
    查看>>